1.盐城阜宁龙卷风政府为什么没提前预警

2.近日,强劲的冷空气袭击了哪些城市?

3.北方各地要大降温了吗?

4.1521号台风最新消息

5.冻雨的气象学研究

6.中央气象台为什么称“河南萝卜”,是什么典故

7.中国目前十个最热的城市是那里...

宁波市气象台微博_宁波气象台预警

据微博@长春发布消息,吉林省气象局7月21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III级应急响应,据省气象台预报,受华北气旋北上影响,预计7月21日-23日我省有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并且伴有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主要降水时段在今日午后到22日白天,长春南部、四平、通化、辽源、吉林、白山,延边西部和长白山保护区有大到暴雨,过程降水量40-80毫米,部分地区降水有100毫米以上,最大可达150毫米左右,此次强降水过程可能造成一定险情灾情出现。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7-21,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查看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新房信息

盐城阜宁龙卷风政府为什么没提前预警

不一定,只是恰好这些台风都很厉害,中央气象台在微博感叹“不光泰国,别的国家再给台风取名的时候也别取水果名了吧”。

据悉,“利奇马”原是一种热带水果,该名字由越南提供。去年登陆我国的“山竹”,则是泰国取的名字。台风“利奇马”给我国带来严重灾害,有专家认为,“利奇马”接下来会被除名。而去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山竹”,以及此前给菲律宾带来严重灾害的“榴莲”,均已被除名。

其实,台风的名字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提供10个名字。飞禽走兽、花果草木、山川河流、天气现象、神仙凡人,几乎无所不包。各个国家给台风命名的风格也各不相同。有人评价,中国大多以神话命名,中国提供的10个名称是:龙王(已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后被“白鹿”替代)、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日本喜欢用星座命名,比如摩羯。东南亚国家则多以水果、自然植物命名。2006年第21号超强台风“榴莲”在菲律宾造成数百人亡,成为菲律宾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因此,菲律宾在当年召开的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提出将“榴莲”除名。与此同时,提供“榴莲”名称的泰国则须在第二年召开的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提交新的名称,“山竹”便由此而来。

其实,各成员提交或后期替补的名称都需遵守几项基本原则,包括每个名称不能超过9个英文字母,这是为了避免发布预警信息时单词太过复杂;名称要容易发音;不能在各成员使用的语言、宗教、习俗中带有不良含义;选取的名称应得到台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认可。只要符合这几项基本原则,取什么名字全凭各成员喜好了。

近日,强劲的冷空气袭击了哪些城市?

目前,对龙卷风进行准确预警还是个世界级难题。

江苏省气象台官方微博曾在23日下午2:29发微博称,“盐城的小伙伴们请注意,位于阜宁的回波有所增强,目前已过65dbz,需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尽量不要出门”。

然而,几乎在微博发出的同时,灾害已经发生。

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发文称,龙卷风发生时间短,影响剧烈,仪器监测和开展预测存在困难。目前还需进一步建设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多普勒雷达的监测能力和反演龙卷风的能力等等。

北方各地要大降温了吗?

1月7日北京出现1966年3月以来最冷早晨,不止北京,各地网友晒出的零下十几摄氏度、零下二十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气温后,“感觉北极也没有那么冷了”也稳坐微博热搜榜。这两天北方不少地方的冷,不能说跟北极类似,体验上简直是一模一样,毕竟原本在北极上空盘旋的极地涡旋真的“出圈”,影响到我们了。

自从今年入冬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偏强。2020年12月,受两轮大范围寒潮影响,1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低。新年伊始,冷空气组团又来影响我国,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寒潮预警。

那么强劲的冷空气袭击了哪些城市呢?

北京外,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太原、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兰州、银川、西宁、济南、郑州、南京等15城最低气温将创入冬后新低,其中太原将是入冬后首次跌破-20℃。

之前的跨年寒潮和这次冻哭我们的寒潮,之所以这么冷,一方面是因为两次寒潮间隔时间不远,前一波刚冻透了土地,还没来得及回暖,后一波紧跟而至,基础气温本就低,再降温,就雪上加霜,冷上加冷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实力强劲,这两股寒潮都是极地涡旋的部分主体南下,路过西伯利亚地区这个冷空气“加油站”积蓄了更多能量,让冷气团的气温更低,降温能力更强。

为何很多人都感觉特别冷?

引述专家解释称,这主要拜大风所赐,这种因风所引起使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被称作“风寒效应”,风寒效应让人感觉更“冻人”。

提醒大家,在这寒冷的天气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能长时间在户外逗留,以免冻伤。那我们冬季出门时要应该做好哪些部位保暖呢?

1、颈部

颈部起着承上启下作用,一旦受凉就会使得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液流通速度,引起眩晕和大脑供血不足。所以冬季出门时要带上温暖的围巾,能抵御风寒入侵,预防感冒。

2、腹部

腹部分布着很多重要穴位,易受到风寒侵袭,进而导致腹痛。女性腹部受凉易引起痛经、手脚冰凉和月经不调。男性腹部受凉可导致前列腺疾病或性功能障碍。冬季不能吃生冷食物,不妨多吃羊肉、狗肉、桂圆、山药或红枣等补气血食物。也可以把热水袋热敷在腹部。

3、双脚

俗话说寒气从脚生,气温降低时也会减慢全身血液循环,使得末梢部位得不到足够血液滋养,进而导致双脚冰冷。因此要保持鞋子和袜子温暖和干燥,每坐一小时站起来活动10分钟,能促进脚血液循环。

在这寒冷的时刻不能仅要风度而不要温度,以免冻伤皮肤。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泡脚,同时对脚心按摩,能达到养生保健效果,温暖全身。

1521号台风最新消息

10月10日消息,9日是十一黄金周结束的第一个工作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出现了较强降雨,青海、内蒙古等地甚至迎来今秋首场降雪,大风降温让不少重返工作岗位的上班族一时难以适应,直呼“要穿秋裤了”。

根据最新气象预报,今明两天,东北、华北、陕西、四川、重庆等地有6-10℃降温,局地降温可达12℃;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等地有较强降水,宁夏、甘肃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

10月9日,内蒙古多地大幅降温,在呼和浩特街头,骑电动车的行人穿上“棉衣”出行。?

刚进10月就“要穿秋裤”——北方多地降雨又降温,局地降温超10℃

步入10月,享受完十一黄金周的长假后,上班族们需要克服的不只有“假期综合症”,还有大风降温的天气。随着冷空气到来,北方多地连日来出现大幅降温,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在朋友圈中直呼“要穿秋裤”。

据中央气象台9日晚间的通报,受冷空气影响,9日14时较前一天14时,吉林中东部、辽宁、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山西西部、陕西中北部、宁夏、甘肃中南部等地出现6-8℃的降温,局地降温幅度达10-12℃。

此外,多地出现的较强降雨、大雾等天气也为十一黄金周后的首个工作日增添了交通压力。其中,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气象北京”通报称,9日4时至16时,北京市平均降水量达到29.8毫米。

据报道,9日早晨,北京雨雾天气持续,京哈、京津、京平等多条高速部分路段封路;雨雾天气还导致首都机场航班受到影响,截至9日11时许,有100余个进出港班机延误,50余个航班被取消。

图为9日西宁市区飘起鹅毛般大雪,市民撑伞行走。 

冷空气带雪而来——多地迎下半年首场降雪,气温创下半年新低

除了大风、降雨外,北方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降雪天气。据中央气象台9日晚通报显示,9日白天,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中部出现1-7毫米降雪或雨夹雪。

据媒体报道,受冷空气影响,9日,青海西宁迎来入秋以来首场降雪,当日日最低气温跌至0.9℃,气温创下了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青海省气象部门连发数条寒潮**预警。

青海省气象局工作人员对媒体介绍称,今年西宁市的初雪比去年提前了20天,低温天气还将持续。据了解,目前,西宁市还未进入供暖季,但由于气温下降明显,市民们纷纷换上冬季的绵装,戴起了口罩。

内蒙古一些地区同样在湿冷中迎来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据媒体报道,内蒙古多地出现下半年以来的首场降雪,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包头、乌兰察布、呼伦贝尔等地降雪较明显,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为近10年来降雪时间最早的一次,呼伦贝尔博克图的最大积雪深度已达13厘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间较长,北方地区降温幅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大。

张芳华提示,此次冷空气过程不仅带来明显降温,还伴随大范围的降水天气,人体体感温度会很低,且未来10天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相比偏低,而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集中供暖,公众需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10月9日20时-11日20时)。

冷空气将持续南下——武汉、重庆等地累计降温幅度可达15℃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未来几天,降温天气还将持续。

据中央气象台官网消息,预计9日20时至11日20时,东北地区中东部、华北大部、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6-10℃降温,局地降温可达12℃,上述大部地区有4-6级风。

例如,在阴雨和冷空气影响下,北京的气温将会持续下降。据媒体报道,北京10日白天最高气温只有11℃,11日早晨最低气温将降至7℃,均将创下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

此外,冷空气还在持续南下,据媒体报道,10日起,湖北将迎来气温的“过山车”般下滑,鄂西北最高气温会率先跌至18-21℃;11日,气温将进一步下滑,武汉最高气温将降至16℃,累计降温幅度可达15℃。

另据报道,重庆从9日晚开始迎来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一直持续到12日,日平均气温将下降6-9℃;从全市来看,最高温则将从33℃降至18℃,降温幅度高达15℃。

此外,预计9日20时至10日20时, 四川、陕西、华北、辽宁、吉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内蒙古、河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一些地方将出现雨转雨夹雪或降雪,其中,宁夏南部、甘肃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山区局地有暴雪。

据了解,10月12日,冷空气势力减弱,降温趋于结束,届时只有江南、华南北部地区会有2℃至4℃的降温。

大家做好保暖工作,抵御此次降温。

冻雨的气象学研究

强台风“杜鹃”最新消息:据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中央气象台9月29日8时56分许发布消息称,台风“杜鹃”登陆!8时50分,“杜鹃”在福建莆田秀屿区登陆!据新华社消息,福建省已转移海上人员16万人,浙江省共转移人员26万人。

昨天(28日)17时50分前后,今年第21号台风“杜鹃”在台湾宜兰沿海登陆,沿海地区风大雨强。此前预计,今天上午,“杜鹃”将在福建福清到晋江一带沿海登陆。受其影响,今明天,浙江、福建、台湾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同时,由于“杜鹃”登陆期间正值天文大潮,浙江、福建沿海地区将会出现风暴潮。

中央气象台为什么称“河南萝卜”,是什么典故

2008年发生在中国南方罕见的冰冻雪灾,使全国大范围的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道路阻塞,而更严重的是湖南、广西、贵州的高压输电线因冰冻不堪重负,塔倒线断,造成大面积停电,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性:

1) 在冻雨荷载作用下,输电线的拉力有可能超过其极限拉应力,致使输电线被拉断;

2) 电线塔的设计强度不够,可能在输电线的张拉力下产生很大的顶端位移,从而产生失稳破坏。

输电线的跨中挠度与跨度设计值一般满足f / L ≤0. 125 的条件,因此输电塔—导线模型可以简化为具有柔性支承的微斜索模型进行计算。

选取某一110 kV 输电线路中的一段进行算例分析。塔高34 m,为钢桁架结构,导线跨度400 m,两端等高、铰接支座,导线采用数根分裂导线等价为一根索的简化方法。导线的材料参数如下:L GJ2240/ 40,水平跨度400 m,垂度6. 128 m,自重0. 96 kg/ m,直径21. 66 mm,弹性模量76 000 N/ mm2,初始张力为31. 47 kN。导线的冻雨质量计算方法采用文献[ 6 ]中的方法,取导线冻雨质量为mi = 7. 19 kg/ m。冻雨重量可以简单的看成是以静载的形式加于导线上,成为导线自重的一部分。

计算时取n = 1,2,3 三阶进行计算。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冻雨荷载作用下输电线的动力响应远远大于无冻雨荷载作用的情况,这种张力的增大使冻雨荷载作用时输电线的张力较无冻雨荷载时易达到其破坏应力。同时,冻雨情况下塔架顶端的位移也出现大幅度增长,最大值可以达到约1 m。这么大的位移会使塔中产生很大的弯矩和剪力,使输电塔产生失稳破坏。还可以看出,塔—线体系中导线较单导线的位移增长了21. 8 %,张力增加了18. 8 %,塔顶位移增长了18. 79 %,这表明塔—线体系对导线以及塔的动力响应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结论:

1) 冻雨荷载作用下输电线的动张力较无冻雨荷载时大,这种增长幅度可以达到4 倍~5 倍。初步解释了输电线在冻雨荷载作用下拉断的原因。

2) 冻雨荷载作用下的张拉力会使塔顶产生比无冻雨荷载时大的位移,进而引起塔中弯矩和剪力的增大,从而增大输电塔产生失稳倒塌的几率。

3) 塔线体系对导线以及输电塔的动力响应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冻雨和雾凇、雨凇比较

形成条件

冻雨过后一般会形成雨凇或雾凇的景观。雨凇与雾凇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一般只能形成在气温为0~ - 10 ℃的雨、雾天气中;由于大气中凝结核较充足而冻结核常常短缺,受曲率约束飘浮在空中的雾滴和下落雨滴常可低至- 40 ℃也不冻结,称为过冷却雾滴与过冷却雨滴,通称为过冷水,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过冷却水的大小不同,雾滴的大小在3~100μm,而雨滴的大小介乎于0. 1~8 mm;虽然它们在大气中可以保持液态,一旦接触到温度低于0 ℃的任何物体,就会在其上迅速冻结,形成千姿百态的凇结体,并迎风生长;又因为冻结的水量多寡、方式不同,其色泽、形态各异,使周围的一切披上了冰清玉洁的外衣,造就了一个水晶宫般的童话世界。雾凇和雨凇常常同时发生或者交替出现,对供电线路造成极大伤害,形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如果飞机飞行在过冷云中,不慎进入过冷却水丰水区后,以60~100 m / s的高速度撞冻大量过冷却水,机身大量覆冰后,极易酿成机毁人亡的空难。

雾凇、雨凇简介

雾凇可以分为两种,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 0 ℃的物体迎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风速较大;粒状雾凇是由于冰面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差,使得过冷却雾滴蒸发,雾凇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呈乳白色松脆粒状起伏,密度比较小,形成时风速不大。过冷却水比较充足一般形成晶状雾凇,过冷却水比较少一般形成粒状雾凇。雾凇还可以分为叶形、毛耸形、针形、扇形、片形等亚类。

雨凇是过冷却雨滴或毛毛雨滴在温度< 0 ℃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的,在物体任何表面均可形成,雨量不大时在迎风面增长较快,雨量较大时反而在背风面快速增长,风速较大时有一定交角,呈透明玻璃状或半透明毛玻璃状,坚硬光滑或略有隆突,密度很大。雨凇也可以分为梳状、椭圆状、匣状、波状等亚类。

雾凇、雨凇成因

关于雨凇和雾凇复合积冰的成因,根据云雾物理学原理,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下垫面物体温度< 0 ℃ (0~ - 10 ℃),二是低空(3 000 m以下)有丰富的过冷却水,气层温度主要在0~ - 15 ℃,有丰富的凝结核和水汽供应,而缺乏冻结核(成冰核)。雨滴在下落时温度一般比环境温度低2~4 ℃,由于受曲率约束,可低至-40 ℃而保持液态,一旦碰到有冻结核,或者落在曲率减小的表面,可以瞬间冻结,而形成雨凇和雾凇,这是典型的云降水物理理论中的成冰过程。也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中冷云催化的理论基础。

影响积冰强度的两个主要因子是大气中过冷却水的含量和输送过冷却水滴的速度,对雾凇而言是风速,对雨凇而言是雨滴下落末速度,其次还涉及物体对过冷却水滴的捕获系数和冻结系数。此外,如果近地层在长期低温阴雨的情况下维持较高的湿度,虽然对于水面是不饱和的,但如果对冰面是饱和的,水汽就会在原有凇结体上凝华凇附,如果这样的条件持续时间长,凝华凇附量会非常惊人,这次冰冻灾害中见到的输电线外包裹近乎同心圆的覆冰,就是这样形成的。

冻雨与逆温层

逆温层是锋区、锋面等典型层状云降水普遍存在的低空层结,不是一定发生冻雨的充要条件,只要近地层(3 000 m以下)有丰富的过冷却水,气层温度在0 ~- 15 ℃,有丰富的凝结核和水汽供应。 前苏联科学家柴莫尔斯基在1940年代提出过欧洲高纬度冻雨形成的,当时对云降水物理过程的了解还非常朦胧,用云降水物理知识来理解。

高层雪花冰晶进入融化层融化成雨滴,再进入负温层冷却至过冷却状态的可能性。首先,雪花冰晶融化成雨滴后,下落速度比较快,典型雨滴(直径1~3 mm)的下落末速度在1~5 m / s,左右,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有保持高层较低温度的倾向(热滞后效应),在绝热递减层结大气中下落2 000 m的雨滴,由于与环境的热交换来不及,因而雨滴温度通常比环境温度低,对于3 mm的雨滴温度可以比环境温度低4~5 ℃,对于1 mm的雨滴温度可以比环境温度低1~2 ℃。因而,在冻雨形成解释的逆温层概念模型中,假想3 000~2 000 m是由雪花冰晶组成的云,2 000~1 000 m是逆温层,环境温度可以有2 ℃,雪花与冰晶融化成雨滴;通过前面的讨论,由于雨滴线到来之前,从底层到高空基本上是持续的“ND”区。

飑线经过测站时,中层的“ND”区很快消失,底层和高层的“ND”区都逐渐抬升萎缩,直至消失,表明测站周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着飑下落过程中与环境热交换不平衡,有保持高层温度倾向的热滞后效应,在逆温层中下落的雨滴温度将比环境高,即便地面温度低,也不会瞬间冻结。另外,雪花冰晶融化成雨滴后,雨滴中有成冰核,一旦进入负温区会马上在空中冻结成冰丸,而不会形成冻雨,也不会撞冻到物体上形成雨凇。

因而,冻雨的形成,只能是在1 000~3 000 m的云层中含有丰富的过冷却水,通过国内大量观测,通常在典型降水性层状云中0~ - 10 ℃层有丰富的过冷却水,大量的过冷却水才能形成冻雨,进而撞冻到物体上形成雨凇,从这次我国南方数省发生的严重持续性冰冻灾害来看,持续这么长时间,如果需要苛刻的暖锋逆温层条件(我国这次黔、桂、湘、赣等地区的冻雨不是暖锋影响的),很难维持10多天,而在大环流天气背景稳定的条件下,经常有过冷却水丰富的过冷云过境产生冻雨形成雨凇,才有可能,尤其是这次过程覆冰量这么大,也说明必须有大量的过冷却水才行。

北京的天气舞台上演了一出降水“大杂烩”,雨夹雪、雪、冰粒、冻雨竞相出现。市气象台专家指出,北京出现冻雨较少见,造成的“地穿甲”对交通出行影响极大。据统计,截至昨天上午11时,122接到事故报警2000余起,早8时到9时一小时内发生三起多车追尾重大交通事故,亡3人,包括一名仅8岁的男童。

市气象台昨天下午预报,后半夜,冷空气抵达北京,带来四级左右北风,预计今天持续5天的雾霾天气将彻底退出京城,空气质量转为二级良,适合开窗通风和外出活动。

雾霾 风雪赶走重污染

“下雪了,但是颜色有点灰。”昨天的小雪让京城空气质量略微好转,全市由此前的六级严重污染转至五级重污染。不过,在雾霾笼罩已达四天的空气质量下,即使污染物浓度下降也不能让人体感觉到舒适。

市环保监测中心监测信息显示,从昨日凌晨起,污染物扩散条件有较大改善,各监测站点PM2.5小时浓度持续下降。9时,城区站小时浓度降至150微克/立方米左右,19时,城区所有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降至200左右,空气质量级别为五级重污染,污染程度较前天有所减轻。

在大风的作用下,预计今天雾霾天气将彻底告别北京,空气质量将转为二级良。

呼吁 冻雨预警提前一点

昨天清晨,冷空气前锋与北京上空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带来降水,但降水形态可谓“丰富”。雨下到地面落地成冰,京城地面被一层薄冰覆盖,也就是俗称的“地穿甲”。

昨天,大雾和霾**预警一直没有解除。市气象台还在8时发布了道路结冰**预警,“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出现降水,且地表气温低于0℃,道路将出现结冰现象,请注意防范。”但清晨出行的上班族还是有不少摔倒的,有人自嘲“我一路溜冰溜到单位”。郑渊洁也在微博上统计说:“路面结冰,交通事故随处可见。我走了三公里,见到十二起机动车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滑倒也不少。”

有市民呼吁,气象部门能否针对突如其来的冻雨天气启动有效应急预警,更提前一点、更广泛一点地让市民得知冻雨的危害、道路湿滑的严重程度,“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摔伤的人了。”

成因 逆温层酿出冻雨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说,昨天北京及河北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冻雨天气,以往,北京地区很少出现冻雨。

马学款解释,北京的地表温度为0℃或低于0℃,近地层的气温低于0℃;在低空有暖平流,形成一个气温高于0℃的气层,即“逆温层”。此时,高空坠落的冰晶经过这层逆温层时就会融化形成水滴,而水滴到达近地面时会被冷却,形成过冷却水滴(温度到0℃以下,但仍保持液体状态),过冷却水滴与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碰撞就会立即冻结,这就形成了冻雨。

市气象台专家表示,冻雨在中国南方多、北方少。贵州是全国出现冻雨最多的省份,威宁更被称为“冻雨之乡”。

减排 应急措施今日解除

根据空气质量预报,今天空气质量将达到优良,市重污染日应急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昨天公告称,北京市大气污染应急减排措施今日0时终止,并向支持减排、宣传工作的各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表示衷心感谢。

晚间,本市启动重污染日应急预案,并成立重污染日应急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连续两天,市政府三组联合督查队兵分三路,分别对施工工地、道路保洁以及锅炉房、电厂等工厂企业排污进行监督检查。

摘要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的,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

冻雨概述

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

冻雨是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这种冰层可形成“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壮美景象。如遇毛毛雨时,则出现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

冻雨成因

冻雨出现时地面往往不太寒冷(0℃~3℃),上空为逆温,有一层温度高于0℃的暖层。降水在暖层里为雨滴,下落到近地面大气中就成为过冷却的冻雨,往往会造成一些危害。如果雨滴不断地打落在这些结了冰的物体表面时,就慢慢地形成一条条冰柱。

冻雨危害

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

当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都很强,地面有冷空气侵入,1500至3000米上空又有暖气流北上,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即3000米以上高空大气温度往往在-10℃以下,2000米左右高空,大气温度一般为0℃左右,而2000米以下温度又低于0℃,就容易出现冻雨。江淮地区的冻雨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则相反。

地势较高的山区,冻雨开始早,结束晚,冻雨期略长。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区,山谷和山顶差异较大,山区的部分谷地几乎没有冻雨,而山势较高处几乎年年都有冻雨发生。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

冻雨预防

消除冻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冻雨出现时,发动输电线沿线居民不断把电线上的雨凇敲刮干净;冻雨落在电线杆上,形成冰柱。在飞机上安装除冰设备或干脆绕开冻雨区域飞行。

冻雨实例

1972年2月底,我国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冻雨,广州、长沙、南京、昆明、重庆、成都、贵阳等地至北京的电信一度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

关于冻雨和雨凇、雾凇

一般只能形成在气温为0~-10℃的雨、雾天气中;由于大气中凝结核较充足而冻结核常常短缺,受曲率约束飘浮在空中的雾滴和下落雨滴常可低至-40℃也不冻结,称为过冷却雾滴与过冷却雨滴,通称为过冷水,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过冷却水的大小不同,雾滴的大小在3~100μm,而雨滴的大小介乎于0.1~8mm;虽然它们在大气中可以保持液态,一旦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任何物体,就会在其上迅速冻结,形成千姿百态的凇结体,并迎风生长;又因为冻结的水量多寡、方式不同,其色泽、形态各异,使周围的一切披上了冰清玉洁的外衣,造就了一个水晶宫般的童话世界。雾凇和雨凇常常同时发生或者交替出现,对供电线路造成极大伤害,形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如果飞机飞行在过冷云中,不慎进入过冷却水丰水区后,以60~100m/s的高速度撞冻大量过冷却水,机身大量覆冰后,极易酿成机毁人亡的空难。

凝冻、凌冻、冰冻辨析

“凝冻”“凌冻”是我国部分地区给“冻雨”这种天气现象起的别名。当天气比较冷时,雨滴落下来,掉到任何低于0°C的物体上,会立刻结成冰,并且附着在这个物体上。气象上把这种冻结现象称为“冻雨”。

老百姓给“冻雨”起了很多形象的俗称——结在树上的冰叫“树挂”,结在电线或屋檐上的冰叫“冰挂”,结在地面上的冰叫“凝冻”。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还把这些现象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

冻雨是导致冰冻灾害发生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冬季或初春时节,持续的低温、降雨或降雪使冰雪长时间附着在物体上久不融化,造成电线被压断、树木被摧毁、农作物被冻、交通通讯受阻等严重后果,形成冰冻灾害。

冻雨与逆温层

只要近地层(3000m以下)有丰富的过冷却水,气层温度在0~-15℃,有丰富的凝结核和水汽供应,而缺乏冻结核(成冰核)就可以形成冻雨,这时大气层结是湿饱和递减的,还是等温的,乃至于存在逆温层,都能形成冻雨。

中国目前十个最热的城市是那里...

因为中央气象台2月20日发布微博说北方要迎来大范围暴雪。发布微博的时候运用了萝卜蹲的方式:新疆下,新疆下,新疆下完陕西下,陕西下,陕西下,陕西下完山西下,山西下,山西下,山西下完河南下,河南下,河南下,河南下完山东下,山东下,山东下,山东完也就基本下完了的微博,被网友戏称暴雪萝卜蹲的游戏吧。然而2月21日河南网友纷纷在中央气象台微博下留言并没有看到暴雪,开始“骂”中央气象台,大河报也留言说大家不要再说中央气象台是假的了,类似的话(具体参见微博)。中央气象台就说:大早上呗河南的萝卜气了,一早评论没有下雪,我那里说萝卜蹲是一下子就蹲完了的。明明就是一个接一个蹲的。还说瞅瞅人家山东的萝卜多淡定。最后还和大河报打赌如果今天河南下雪了大河报要萝卜蹲吗?结果下午大河报编辑就发了萝卜蹲的视频在网上。大概就这样子。

1、福州:福建省省会,名符其实的南部第一火炉

2、重庆:中央直辖市,“三大火炉”之首,新四大火炉之一

3、杭州:浙江省省会,是新四大火炉之一

4、海口:海南省省会,新四大火炉之一

5、长沙:湖南省的省会,

6、南昌:江西省省会

7、武汉:湖北省省会,“三大火炉”第二名

8、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

9、西安:陕西省省会

10、广州:广东省省会

11、因近年来气候变化大,最热的城市不断刷新,以上是2014年的排行榜,这是最新数据

12、另外比较热的城市还有: 吐鲁番、石家庄 、郑州、合肥 、南京、 济南、上海、北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