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在丹麦哥本哈根开的气候大会,为什么发展中国家都极力反对?为什么对于小岛国来说就自杀协议?

2.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发达国家的义务

4.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为了实现作为

5.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国_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国的承诺

(1)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2)分解者

(3)CO 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 2 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4)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5×10 7

正在丹麦哥本哈根开的气候大会,为什么发展中国家都极力反对?为什么对于小岛国来说就自杀协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宗旨是讨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所以引起很大争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责任与义务的分配:会议的主要争议之一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的分配。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他们在过去几十年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发展经济。然而,发达国家则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因为他们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2.资金与技术支持:另一个争议点是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多少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应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然而,发达国家则认为,他们不应该承担所有的负担。

3.减排目标与协议:会议的另一个争议点是各国应该设定什么样的减排目标和协议。许多国家希望设定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目标,以确保各国能够切实履行其承诺。然而,一些国家则反对设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认为这限制了他们的经济发展。

4.透明度与监督: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透明度和监督机制也是会议的争议点之一。许多国家希望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国能够切实履行其在会议上做出的承诺。然而,一些国家则反对这样的机制,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主权。

总的来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争议主要是由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和利益不同所导致的。尽管会议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争议。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直存在严重分歧,在这场博弈中,发达国家是既得利益者,拥有着强大的碳话语权与主动权,它们拥有资金、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发展本国的清洁产业及碳排放转移的方式做出“高调”的姿态,借助这种优势,“居高临下”地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超出发展中国家现实及承受能力的不合理的要求。哥本哈根峰会的主办国提出“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的草案就是这种思路的一种表现。

面对发达国家的咄咄逼人,发展中国家并无更多选择,一方面要据理力争,绝不可能对发达国家的要求做出无原则的让步;一方面又不应该放弃作为全球气候公民的责任,因此,发展中国国家应该在不得不的状态下去算好五笔帐,以争取一个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局面。

第一笔,历史帐。全球气候变化在今天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对人类文明造成重大威胁的问题,主要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不断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的结果。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通过较早进行工业化,通过高密度的碳排放而实现其今天的经济地位的,目前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约有80%是西方国家历史至今排放的结果。因此,面对今天的全球气候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要负主要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求西方发达国家为其历史上的排放行为负责。正如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所做的那个比喻,一场盛大的宴会,不能让最后只赶上喝了一杯咖啡的穷亲戚一起费用平摊,西方发达国家必须要更多“买单”。

第二笔,发展帐。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下,碳的高密度排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副产品,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逾越这样一个阶段。当发达国家通过早期的工业化高排放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再以自己的低排放密度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无疑就在牵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堂而皇之”的理由来避免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发达国家形成挑战,维持目前发达国家处于全球利益高端的格局。面对这样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坚持自身的发展权,要求发达国家担负相关的责任。

第三笔,人均帐。关于碳排放有三个衡量指标,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密度、人均碳排放量。在目前的年碳排放总量居前的国家中,中国、印度、印尼等都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总量为依据要求发展中国家制定明确的减排计划,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发展,就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现较低密度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多是人口密度高的国家,中印就是世界第一第二人口大国,这必然导致碳排放总量方面出现一个较高的数字。发达国家以碳排放总量限制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无疑就避开了自己在人均碳排放量方面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比如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国的三倍以上,却试图要求中国执行碳总量减排标准,这是一种既推卸自身责任,又对中国的发展进行曲线限制的行为,中国应该与所有面临同类压力的发展中国家一起发出共同的声音。

第四笔,转移帐。西方发达国家在较早完成了工业化之后,通过产业升级,将低端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本国的碳排放行为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表面上看似本国减排了,但是世界的碳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发展中国家付出了高排放及环境污染的代价为发达国家提供它们所需的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却又要承担起减排的重任,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不但不积极通过技术、资金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碳排放问题,反而提出征收“碳关税”的建议,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发展中国家同样要与发达国家算好这笔帐,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求发达国家为这种碳排放的转移担负责任。

第五笔,责任帐。上面四笔帐都是算给发达国家看的,要求西方国家正视自身责任,为碳减排做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要跟自己算一笔帐。固然目前的世界气候问题当中,发达国家负有主要责任,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就可以在碳排放问题上面无视自己的责任。毕竟地球是一体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只通过部分地方的碳减排努力就可以实现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作为发展中国家既要考虑本国的发展阶段,据理力争在碳减排方面维护本国的利益,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在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密度、人均碳排放量方面寻找一个平衡,为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作出努力。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发达国家的义务

这里不是说谁应该不应该,这里纯粹是从你的“论点”来辩论的,(同时也是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论点。)

如果你要辩论的论点是:发展中国家承担的多的话, 我觉得入手有以下几点。

1.第一。 历史责任不应延续和,尤其是在当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对大气有危害的时候。你需要承认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的100年内排放是主要的,但是责任不应延续。(如果对方反驳,你可以反问:中国记载的历史有4800年,煤矿开发在秦汉时代的武器铸造方面就有显示,而罗马帝国在几百年后才出现使用煤,那么这段时间内的人类活动是不是也要算一算呢?由此把历史责任尽量推到最小,而去辩驳从“讨论问题”时候开始算起)

2.第二。如果尽可能做到第一点的情况下,请你找出数据,说明中国,印度的等国家的发展,对能源的利用是不如发达国家的,本身越多的资源,就等于越多的浪费,也同样会造成大量的污染。同时你需要强调,有的数据是用人均GDP的污染量来计算。但是其实不应该用人均GDP来计算,而应该用总体规模。因为这里谈的是“国家则责任”就好象人类历史活动中,清政府,宋朝政府GDP世界第一,却可能连石油是什么都不知道一样。而现在很多发达国家,都转而利用核能源,风能源以及太阳能,这些煤矿基本有严格的禁令。 你同时可以网络找找,很多国内城市为背景的会有很重的灰尘。举一个例子就是大家都知道冰岛世界太阳能利用最好。人均GDP基本世界前15. 而中国是世界100多名。 你让人家去承担责任是不是没道理呢?

3.发展中国家的未来,依然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人口众多,人类活动频繁也是巨大问题之一。会导致毒物,垃圾排放增多,化学废料,对能源的需求逐渐加强,从未来100年内如果不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那么假设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不是喜欢讨论人均吗,那就讨论下,一旦都达到发到国家的水平的时候(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那么,世界早就不适合居住了。明显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造需要比发达国家的改造应该更多,因为主要的问题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 你不能叫人家一个国家就几十万人口的国家去改变的更多,纠正你10亿人口的“小”变化。

4.环境的影响,早成的“死亡”,和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影响更大,更重要。 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做出主动去承担。(自己找例子,有个国家已经块要消失了,另外有的非洲国家迫切希望能控温在1.5度以下,自己去看看例子,想想怎么联系)

-----------------------------------------------

材料都有,自己想先该怎么说,我只是给你个思路,虽然我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不支持这个观点,同时你的评委应该都是中国人,所以你想“获胜”很难,可能还有人会背后说你坏话吧。希望能多准备。即使胜利最后也需要澄清

同时从正方观点来看,有些你能想到的他们的说辞,和他们找的材料你要尽可能去想办法驳斥掉其实不难。

----------------------

祝好运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为了实现作为

1、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减排力度,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资金援助...(所有)。中国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进程太多,建议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以下为各国态度

欧盟:“如果总统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来到哥本哈根,却只是把美国之前宣布的减排目标重复一遍的话,那将会令人感到相当意外。”这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代表欧盟进行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在会议首日(12月7日)进行发言时的表态。

在会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尔斯·L·拉斯穆森高调声称“达成协议完全可能”后,卡尔格伦的上述说法,立即将未来两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情形揭示了出来。

卡尔格伦还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将自身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但这将需要与会其他各方同样做出进一步努力。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

要点: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除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

在国际减排方面,德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应承担主要减排义务,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希望通过倡导气候保护来促进其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消除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默克尔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够为实现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目标达成共识。默克尔说:“我们需要一个新协议,全世界都注视着美国和欧洲。”她强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机会不容错过,克服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才能实现。默克尔敦促美国国会采取实际行动,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为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当时联邦议院决定,在1999年的基础上,到2005年,德国将来自工业、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25个百分点。在这一计划的约束下,2007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由政府提出的《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40%。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到2020年使德国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从15%增至30%。德国还将斥巨资促进清洁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推广。

俄罗斯:有实力达减排40%目标

要点:提议建立多边或全球环境保护基金

日前,记者采访了俄罗斯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代表处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阿列克谢?科科林。他表示,俄罗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俄政府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

科科林说,俄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关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会有效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进而有助于降低俄罗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认为,俄政府这些行动的动机更多是想要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科科林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6月份在八国集团峰会之前对俄罗斯应承担的国际减排义务作了阐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00亿吨;二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10%-15%。科科林认为,这里需要加以修正,因为这一指标中没有考虑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约10%的温室气体,再加上俄经济增速超过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经济高速增长,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罗斯实际能够达到40%的减排目标。由此可见,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当然这需要俄罗斯在节能、提高能效及植树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认为,俄罗斯可有条件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俄正在讨论中的方案是建立多边或全球性基金,类似于全球环境基金,将从事绿色技术转让、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防止热带雨林大规模商业砍伐等相关工作。这类基金不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机制下运行,因为会约束提供资金的国家数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公约,可以接受公约相关机构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

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

要点: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澳大利亚陆克文政府执政以来一直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优先施政目标。澳政府力促国内在12月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变暖会影响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澳大利亚周边岛屿的生存,但是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澳大利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踯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总理陆克文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是陆克文及其政府当天宣誓就职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他当时发表声明说,“这是新政府的第一项正式行动,显示了新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对于澳洲继续在国内以及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克文政府积极推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被誉为“最为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之一”,目标是要到2020年,将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25%。议案中还约束澳大利亚的近千家大型污染排放公司必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这些企业的排放量占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严重依赖煤炭发电,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部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从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碳污染程度将比2000年严重20%。

澳大利亚政府原定于明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但该议案在提交国会后受阻,连连遇挫。目前,澳政府与反对党仍在协商之中,继续力促议案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得以通过。

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

要点:巴西还有巨大的减排潜能

本报巴西利亚电巴西政府11月13日宣布,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预期基础上减少36.1%至38.9%。巴西将于12月向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交这一减排计划。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总统卢拉11月13日在圣保罗召集民事办公室、环境部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减排目标问题达成一致。巴西民事办公室主任迪尔玛?罗塞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希望这一“自愿做出”的减排承诺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确立场。

罗塞芙说,最乐观的估计是到2020年实现减排38.9%的目标,其中农牧业减排6.1%,能源业减排7.7%,钢铁企业减排0.4%。有分析说,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巴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时将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当于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

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鲜明,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由巴西科技部组织编制的一份初步报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场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与德国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场中缩减毁林面积80%的目标,就相当于少排放1.21亿吨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发大国,如果进一步推广生物燃料应用,每年还可以少排放50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如果政府部门资助农业领域退耕还林,将可以恢复1100万公顷用于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国宽间研究所的气象问题专家卡洛斯?诺伯雷表示:“这还仅仅是初步估计,但是已经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减排潜力。”

非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要点:寻求650亿美元环境赔偿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响最大的受害国的赔偿。

今年8月,非洲国家接连召开10国部长级会议和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共同立场。9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4个成员国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召开首脑会议,进一步就气候变化问题协调立场。10月上旬,非洲国家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举行会议,确定了寻求工业化国家650亿美元环境赔偿的方案,并要求工业化国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个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较大发言权。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国家就是要利用“数量”优势,寻求有利的气候变化公约,否则将否决任何协议。他还透露,非洲将派出统一团队赴会,代表非洲各国和非盟进行谈判,决不允许再达成一个不利于非洲的协议。

非洲国家还准备同岛屿国家和其他一些穷国形成80国联盟,寻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同工业化前相比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这实际上是要求工业化国家达到至少45%的减排量。

今年早些时候,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指出,北半球的污染与该国80年代遭受的饥荒有很大关系,富国应给予赔偿。

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全球最贫困的50个国家的总排放量不到1%,但它们却承受着90%以上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

要点:要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

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国会通过立法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做出中长期规划,但是这一立法进程远落后于预期。当前,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表现消极,致使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前景不乐观。

美国在前总统布什时期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令国际社会备感失望,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美国一直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在上任后,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比较积极的立场。在今年9月下旬对联大发表的首次讲话中,承认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并认为气候变化只能靠人类自身去解决。坦承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带头作用。美国将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以及减少排放等实现减排目标。

根据美国众议院6月底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气候法案),美国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到2050年减少83%。法案还引入了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推动美国国内形成碳交易市场。

在参议院民主党人9月底公布的气候法案中,以2005年为基础,将2020年和2050年的减排目标分别设定为20%和80%,将短期减排目标设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法案过关的难度很大。

11月3日,美欧首脑会议发表的共同宣言表明,美国希望实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目前,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企业间的商业交易是技术转让的主要渠道。美国政府认为,企业间的技术转让涉及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因此要遵循市场规则,努力达到共赢。为此,美国政府对推进技术转让一直不太积极,有时甚至对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清洁能源技术设置障碍。美国众议院6月份还通过一项决议,声称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削弱美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

日本:减排目标引发国内争论

要点: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日本民主党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这一目标能否细化落实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鸠山政府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帮助和技术转让则态度积极。

此前的自民党时代,福田内阁虽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减排60%至80%的长期目标,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标表态。麻生内阁迟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减排15%的中期目标。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这一减排目标过于消极。

鸠山当选日本首相后,于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减排25%的中期目标,并在西方媒体中获得好评。

尽管鸠山在表态中为日本留下余地,强调上述减排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构筑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在内的公平有效的国际框架。但是,这一目标仍在日本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日本经济界主要担心过高的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钢铁、电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经团联等经济组织以及部分大企业负责人纷纷公开要求政府重新考虑这一目标,不少企业负责人声称“减排25%”的目标将会进一步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增加。根据麻生内阁时代的测算,即使8%的减排目标,也将使日本实际GDP年均下降0.6%,失业率增加0.2%个百分点,家庭年均负担增加7.7万日元;如果以25%为目标,日本失业率将增加1.3个百分点,家庭负担则会增加36万日元。在反对势力的要求下,鸠山内阁已于10月底决定重新测算25%的减排目标对家庭负担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A、石油中含有碳元素,所以不能大力开发.故A不正确;

B、太阳能里不含有碳元素,所以能大力开发.故B正确;

C、天然气含有碳元素,所以不能大力开发.故C不正确;

D、煤炭中含有碳元素,所以不能大力开发.故D不正确;

故选:B

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错误;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正确;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有利于保护森林,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故C正确;

D、提倡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进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正确,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