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南省考试局:2021年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公布

2.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3.全国乙卷高考地理试卷试题难不难,附试卷分析和解答

中国的气候课程标准_中国的气候核心素养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也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当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内涵

21世纪技能可以包括三方面,即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另外,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很多人说外语无非就是一种工具,事实上,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我们现在的外语教学常常是模拟英语国家的环境和人物身份,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往,谈论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话题,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规范,设计所谓的真实性任务。所以交际语言教学开始时,很多人认为掌握英语就是为了跟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往,我们所设计的真实任务都是以这个理念为基础,我们让学生学习外语并不仅仅为了让他能够与别人交流,而是要从各个方面改变他的生活,改变他的心智,这才是外语教学的目标。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因此龚亚夫先生创造性提出了英语课程的三维目标,并进行了细致地解读。他指出英语课程目标包括社会文化目标、语言交流目标和思维认知目标。社会文化目标包括:行为规范与美德、社会知识与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与国际视野;语言交流目标包括语言运用知识、听说读写技能、语言交流能力;思维认知目标包括积极的思维方式、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这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同时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到教学中,让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 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在PEP四年级下册Unit6 Shopping中,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呈现了购物商场的大情境,让学生了解,听懂商店名称的单词,同时能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购物。接着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最后还把三年级上册Unit 6 Hy birthday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创设为了开生日party根据Money Chart去超市购物的具体环境,借助超市收银单来描述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同时在超市购物产生零钱之后该如何使用,引出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积极思考如何合理消费,并且加强了学生按需购买的意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2.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独创性与批判性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尤其我们老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 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在第八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会中,来自合肥的葛靓清老师执教的PEP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 B. Read and write中用了任务教学方法,通过Read for main idea,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opinions三个不同的阅读策略让学生理解故事、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在葛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学科间的整合,尤其是关于shadow的形成与变化过程,葛老师充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常识及经验或是学科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解答,体现了从英语学科转向学科英语的教学理念,同时更通过几个问题:Do you agree with Old tree? Why? Why does Old tree answer like that?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升了孩子们独创性的思维品质。

又如另外一节来自长安陈海燕老师《新维度》Book6 Unit 4 I am angry的课例,文本讲述的是喜爱运动的小朋友Tony因为同学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愚弄他并且嘲笑他而发脾气,但经过善良的好友Lisa劝解后,他缓解了愤怒的情绪的故事。陈老师在教学中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体验、运用短语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读图时,通过问题:What does Tony want to do? Does Tony do that? Why not?通过递进性问题,帮助小学了解故事的发展,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预测Lisa的建议,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通过听、看、说等感官器官的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通过完成Tony的“Not Angry Reminder”,引导学生深层理解文本的内涵,辨析适合Tony的舒缓生气的方法,发展学习的批判性思维,达到初步的语言运用,最后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⑴Give Tony more advice for his “Not Angy Reminder”,⑵口头Make your own “Not Angry Reminder”,并请求朋友提出更多的见解。⑶笔头结合实际完成自己的“Not Angry Reminder”,达到语言的真实运用,同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成情绪管理素养的形成。

3.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中外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PEP三年级上册U3 Look at me中,翻阅整个单元教材,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句型How are you?及其应答I am fine, thank you./Very well, thank you. How are you?在英语国家的交流中往往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它主要是作为寒暄或引出将要进行的话题语句。但是,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往往只会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Fine, thanks./Very well, thank you. 若学生只会如此回答,在交际中是不合理的。教师应通过对输入内容的调整,让学生感受更多真实的表达,感觉很一般用All right./Not bad. 感觉不太好用terrible等。同时,出于礼貌还会回问And you? 接着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情景表演,将语言内容和表达真正内化成学生以后在真实交际中可以使用的内容。

又如PEP六年级上册U5 What does he do?中我们能很快从主情境图中获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职业;功能项目、单元主结构和核心语言都是围绕着职业来展开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职业的英语表达方式并就此展开相关讨论,能够简单介绍人物职业,会询问他人的工作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回答。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为自己的未来设想职业并为之努力。文本主情境图飞行员的虽然没有详细的教学说明,但该图传递的信息不单单是介绍pilot这个单词这么简单,还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了解橙色多用于各国紧急救援的衣服和设备上,如:救生衣、救生艇、消防员的衣服、工程抢险车等。

其次,对于postman, businessman, fisherman这几个职业单词也应该了解职业特点及职业中名称对于不同性别的差异与表达:

postman—postwoman(复数postman—postwomen),

businessman—businesswoman(复数businessmen—businesswomen),

fisherman—fisherwoman(复数fishermen—fisherwomen)。

再如PEP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ourite season中,我把该单元整合后分成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Beautiful seasons的语境中,通过进行旧知整合,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第二课时以Colourful seasons为主线,让学生在熟悉、特定、开放的语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料,不仅体会四季的美好,还感受它的多姿多彩;第三课时在My fourite season的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生活的开放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其中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不仅再构了Seasons in Dongguan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感受进行讨论,并且对比他们家乡的四季的变化,表达不同区域间的区别,从而更进一步的延伸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全球气候差异的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做旅行时要关注天气等。以上种种,不仅让学生能聚焦个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季节不只是自然的场景,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也是充满色彩的,进而增强学生间文化素养的提高。

总之,英语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提供条件,为学生创造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身体挖掘、文化挖掘、大脑挖掘、心灵挖掘等培养出sunny(阳光),hy(快乐),independent(独立),naive(天真)和excellent(优秀)的学生,做到“教书”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提升他们和其身边人的幸福指数,让学生受用终生。

海南省考试局:2021年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公布

有家长咨询:

孩子高二选科,选的物理生物化学,有什么优缺点?孩子化学成绩不太好?

在新高考选科中,没有最好的组合,只有最适合的组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不要去跟风选科。

一、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好不好?

从专业角度看,这个组合是最佳组合,因为所有理工科专业和绝大多数文史类专业,都可以选择,基本上不存在专业受限的情况。

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个组合就是最好的组合,因为选择这个组合的基本上都是学霸类型的学生,在赋分模式下,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连学都考不上,还谈什么专业?

题主的孩子,化学成绩不好,选择这个组合是很危险的,因为选择化学的学霸居多,如果你学得好,赋分可能更高,但是如果学得不好,赋分只能更低,试想,如果你考了70分,给你赋分成50分,你愿意吗?

二、什么样的组合才是最好的组合?

最好的组合,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组合,那么什么样的组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1、最适合的组合,首先是自己能学得好的组合。在高中阶段,取得好成绩,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是首要目标。所有,即便是政史地组合,只有你能考出非常高的分数, 同样可以上北大清华。

2、最适合的组合,其次是选专业受限少的组合。教育部颁布选科指引中,要求16个理工科专业和1个管理类专业必选物理,不选物理,这些专业都无法选,分数再高,选择面窄,竞争也会更激烈。换言之,选择了物理,就像你去银行办业务时,选择了VIP通道,虽然排名靠后,但是有优先办业务的权利。

3、最适合的组合,最后时最有利于你发展的组合。新高考的理念,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个性、爱好与特长,可以不受文理分科的限制,培养出有情怀的科学家和懂得理工科的文学家。如果你的化学不好,完全可以用政治或者历史来代替化学,选择一个文理搭配的组合,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这样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也更加有利。

三、用一个公式,破解选科难题

通过上面的介绍,你可能还不情况,到底什么样的组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组合,这里给你一个建议。

1、在“3+3”模式中,你可以这么搭配,选考科目=A+B1+B2,其中A决定你的专业,B1和B2决定你的成绩。比如,你可以选择物理来保专业,尽管物理可能不是你的优势学科,然后选择了物理,理工科专业基本上不受限制,其次在其他5门学科中,选择得分和赋分最高的学科,进行组合。如果物理确实不好,也不要强求,可以用化

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厅直属中学:

 现将《2021年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印发给你们,请及时转发至辖区内初中学校(含民办),供学校教学参考。

 海南省考试局

 2021年4月26日

 2021年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成绩是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还是衡量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我省的实际。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全省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

 九年级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共7科,其中物理与化学合场分卷,道德与法治与历史合场分卷开卷;考查科目为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八年级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生物、地理,考试方式为合场分卷。未参加2020年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九年级学生,可以参加2021年的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命题原则:导向正确、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发展素养、科学规范。命题范围和要求:以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试题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考查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思维方式、关键能力的测试;关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体现科学态度与人文精神,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稳定整卷难度的前提下,控制试卷长度,保持适当题量,保持合理的区分度,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考试内容中,英语听力、理化实验要占一定比例。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试题分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三个档次,所占分值之比约为7:2:1。全卷试题总难度控制在0.60—0.65左右。

 各学科考试说明具体如下:

 语?文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

 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测试活动,考查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命题范围和内容

 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规定的第四学段目标要求为准。考试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默写内容为课程标准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7-9年级推荐篇目(共61篇)。书法相关知识的考查在试卷中适当体现。

 三、考试方式

 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全卷总分120分。

 (二)试卷由“积累与运用、品味与鉴赏、思辨与探究、写作与表达”四个部分构成。“积累与运用”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古诗文记诵与运用,主要取材于教材。“品味与鉴赏”包括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及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体)四部分。“古诗词阅读”涉及统编教材中古诗词的词句及篇章的理解、表现方法的鉴赏等;“文言文阅读”用比较阅读的形式;“名著阅读”考查范围为统编教材推荐的“名著导读”篇目(12部),涵盖作品内容、主要人物、语言风格、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等;“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体)”主要考查学生感受、理解、归纳、赏析文本的能力。“思辨与探究”考查的范围为非连续性文本,主要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归纳及探究能力。“写作与表达”主要考查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综合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积累与运用”约25分,“品味与鉴赏”约35分,“思辨与探究”约10分,“写作与表达”约50分(其中含书写分5分)。

 数?学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

 旨在测试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考查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初中毕业生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初中数学毕业水平的程度和获得的相应发展。试卷适当设计较简单的探究性试题和应用题,以此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避免繁难计算题和证明题。

 二、命题范围和内容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7~9年级的教学内容为命题范围,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并通过以上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与实践”能力。

 三、考试方式

 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时不允许带计算器)

 四、试卷结构

 (一)全卷总分120分。

 (二)试卷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所占分数的百分比与它们在教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

 (三)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3种题型。其中选择题约36分,填空题约16分,解答题约68分。

 英?语

 一、考试要求和目标

 考查学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初中一、二、三年级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二、命题范围和内容

 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

 三、考试方式

 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含听力笔答)。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全卷总分120分(其中听力20分)。

 (二)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

 (三)试卷题型、题量分值比例见下表:

 道德与法治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考试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教育等内容,着重考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考查学生对本学科所学基本观点、基本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信息收集与处理、观察发现问题、辩证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正确的思想教育价值和良好道德行为养成导向,引导学生对价值观念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促进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关心重大时事政治与社会问题,依据统编教材联系党史学习教育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关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命题范围和内容

 依据全国统编《道德与法治》7—9年级教材,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政法)[2016]13号)命题。考试范围包括:

 (一)成长中的我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四)一年来国内外及省内重大时事。

 三、考试方式

 用全开卷笔答考试方式,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分卷。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考试时间各60分钟,合场共135分钟(含15分钟间歇时间)。

 四、试卷结构

 (一)道德与法治科总分100分。

 (二)试卷内容比例。

 “成长中的我”约占25%,“我与他人和集体”约占25%,“我与国家和社会”约占50%。

 其中,法治教育内容占比不低于30%;国内外及省内重大时事,主要以试题背景材料方式入题考查。

 (三)题型分值比例。

 选择题(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约占48%,非选择题约占52%(包括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等)

 历?史

 一、考试目标和命题要求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理念和创新精神;体现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科学设计试题内容,注重基础性,加强综合性,反映地方性,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突出考查重要的历史、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

 侧重能力导向,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二、能力要求

 历史学科强调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注重考查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突出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考查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和义务教育阶段统编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内容,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三个等级考查,高层级兼容低层级的要求。各层级表现如下:

 三、命题范围和内容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考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海南历史的内容。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00分。

 用全开卷笔答考试方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合场分卷。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历史和道德法治合场考试时间共135分钟(含15分钟间歇时间)。

 (二)试卷内容

 中国史?约占65%

 世界史?约占35%

 (海南历史分值占比含在中国史内)

 (三)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

 选择题?共60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四)试卷的难易程度

 试卷以较易、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易、中、难占比约为7:2:1。

 物?理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全面考查学生经历义务教育阶段后应具备的物理学科知识与技能,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注重科学探究相关能力的考查与其它能力考查相融合,重视科学精神体现,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二)注重试题的基础性、科学性、应用性和适度的开放性。试题素材恰当反映当代物理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反映物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在加强与生产生活、学生经验联系的同时,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与物理的有机联系;注重试题的价值取向,体现探究性。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三)知识考试的水平要求分三个层次:了解、认识、理解。对技能的要求为独立操作。

 “了解”:是指能再认或回忆知识,能识别、辨认事实和证据,能举出例子,能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认识”:介于了解和理解之间。

 “理解”:是指能把握现象的物理特征和内在逻辑联系,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简单问题,包括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计算;能对规律和现象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初步具有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独立操作”:是指能正确使用仪器、工具,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得出结果;初步具有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整或改进的能力。

 二、命题范围和内容

 试卷命制严格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科学内容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部分为基本范围,科学探究内容渗透在各部分之中。

 三、考试方式

 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物理和化学合场分卷。物理考试时间60分钟,物理和化学合场考试时间共135分钟(含15分钟间歇时间)。

 四、试卷结构

 (一)物理总分100分。

 (二)试题题型及分值比例为:选择题约占30%,填空题约占30%,作图与实验题约占20%,计算与简答题约占20%。

 (三)科学内容各部分的分值比例:物质约占20%,运动与相互作用约占40%,能量约占40%。涉及科学探究内容约20%,渗透于科学内容考查之中。

 化?学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

 命题关注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和化学原理,重视知识的相互联系,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化学的基本观念;关注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确保试题的科学性,杜绝生造、难繁的题目。在试题内涵中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发挥试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二、命题范围和内容

 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体包括: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从典型代表到基于类别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氧气和二氧化碳,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常见的溶液,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的主要性质、用途及鉴别方法,常见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微观构成,常见化学元素的名称、符号、简单分类,物质组成的表示,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建构。

 (三)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的转化观、守恒观。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认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能源、、材料、健康和环境等问题。化学与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常见化学合成材料的应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化学与环境。

 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以上各内容板块当中。

 三、考试方式

 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化学和物理合场分卷。化学考试时间60分钟,化学和物理合场考试时间共135分钟(含15分钟间歇时间)。

 四、试卷结构

 (一)化学总分100分。

 (二)试题主要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42分,填空题约26分,简答题约10分、实验题约12分和计算题约10分。

 (三)各部分内容比例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42%,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21%,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22%,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5%。

 生?物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

 (一)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本学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强调以能力立意。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本地实际和环境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理解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重视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创新,突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特色。

 二、命题范围和内容

 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考试内容设计上一般以课程标准规定的1个一级主题作为1个单元,主要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8个单元。

 科学探究、生物技术这2个一级主题和生态文明教育(初中内容)、海洋意识教育——《我们的海洋》(初中分册)等也是考试内容,其内容考查渗透在所设的8个单元之中。

 三、考试方式

 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生物科和地理科合场分卷。生物科考试时间60分钟,生物科和地理科合场考试时间共135分钟(含15分钟间歇时间)。

 四、试卷结构

 (一)生物科总分100分。

 (二)试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单项选择题设有35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70分,非选择题设有4道小题,共30分。

 (三)各部分内容权重比例如下:

 地?理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全面考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试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思维方式、关键能力的测试,关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科学评价初中阶段学生的地理学业水平。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范围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方课程的乡土地理、海洋意识教育。

 考试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球仪、地图。

 (二)世界地理: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认识区域。

 (三)中国地理: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经济与文化、地域差异、认识区域。

 (四)乡土地理:《海南地理》。

 (五)海洋意识教育:《我们的海洋》(初中版)。

 三、考试方式

 (一)考试用闭卷笔答方式,地理和生物合场分卷。地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地理和生物合场考试时间共计135分钟(含15分钟间歇时间)。

 (二)需要自备三角尺等作图工具。

 四、试卷结构

 (一)地理总分100分。

 (二)题型及分值比例:试题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选择题占70%,设3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70分;非选择题占30%,设3题综合题,每题10分,共30分。非选择题包括读图填空题、读图作图题、材料(地图、文字、数据)分析题和简答题等。

 (三)试卷内容比例:地球和地图约占10%,世界地理约占35%,中国地理(含海南地理、海洋意识教育)约占55%。

全国乙卷高考地理试卷试题难不难,附试卷分析和解答

要素如下: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简介: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一、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地理试卷试题难不难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地理试卷难度或加大,2022高考难度趋势曝光地理篇中国考试公布的2022年的高考命题导向给考生们的备考指明了方向。总体的目标,一是关注科技发展与进步,二是关注社会与经济发展,三是关注优秀传统文化。题型特点,一是举例问题灵活开放,考察考生想象能力,有多组正确答案,有多种解题方案可供选择,二是结构不良问题适度开放,考查考生对地理本质的理解,引导中学地理在地理概念与地理方法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三是存在问题有序开放,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题能力,再体现开放性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思维的准确性与有序性。

二、全国乙卷高考地理答题注意事项和指南

(1)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高考地理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高考地理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2)图文转换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在答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高考地理答题效率。

(3)排除法

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高考地理选择题时多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高考地理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例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

A.土地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不足

拿到此题第一步细读题干,找出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限制条件”四个限定词,第二部联想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这两种农业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第三步进行综合分析虽然西北地区沙漠为主,土地比重低;另一方面劳力也不充裕,经济条件差,购买农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应该为水的不足,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2: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高考地理题干中要求是“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天然”森林,联想到回归线到极地之是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极地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四个答案都有可能,但仔细分析,由于人类活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多为人工林,而现存的天然林,只是纬度较高的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